原創|大數據新聞|編輯:蔣永|2019-03-27 10:59:21.000|閱讀 300 次
概述:了解大數據的本質“數據+算法=服務”,融合至工業機理模型中,實現工業大數據快速落地,為縮短研發周期,提高資源優化效率,提供新的分析方法,構建資源配置新模式。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相關鏈接:
我們要看大數據與工業的深度融合之前,先看看核心要素大數據的本質是什么。
大數據的本質就是,“數據+算法=服務”,數據來自機器數據,業務數據,產品數據。這些數據需要通過物聯網、傳感器不斷的獲取。而算法部署在云端,一類是機理模型,另外一類是AI或者大數據模型。
正如慧都大數據就是嚴格采用“數據+算法”模式,為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助力企業從描述分析到診斷分析到預測分析最后形成決策性分析,讓您的組織擁有無處不在的分析文化,得到聰明的分析決策,改變您的整個業務。
因此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帶來了新的服務,服務包括四個層次:
最終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產力。這也是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改造這個世界的方法論。
我們說大數據的下半場是跟產業的深度融合,那么大數據與工業融合之后的工業大數據,其本質又是什么?我認為工業大數據的本質是:數據+算法=服務。
一個工業機理模型可以實現四類功能:
機理模型的落地,就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個過程。一般說會有四個階段:
機理模型構建了業務場景的數字孿生,通過設備上云、物聯網、互聯網,實現了從局部數字孿生到跨節點的數字孿生,從靜態的數字孿生到動態的數字孿生。我們在熱平衡模型的應用中,對每日、每時、每秒的數據進行優化,指導在工藝環節的優化。
慧都大數據工業解決方案構建一個機理模型、數字孿生,背后的原理也是大數據+算法=服務。他可以縮短研發周期,提高資源優化效率,提供新的分析方法,構建資源配置新模式。
依托于工業大數據的支持,工業企業的決策方式也將增加為更加科學規范的模式:數據+算法。數據+算法的決策機制,不是對已有決策機制的一種替代,而是增加。
“數據+算法”的決策機制原理有幾個方面,對于不確定性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獲得數據,理解這個世界,理解和認知規律;理解之后我們要預測發生什么,做邊緣響應和遠端響應;最后我們要去控制,將決策付諸行動。
企業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數據如何支撐企業決策,就是將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大規模個性化生產實現了從固定靶到空中飛碟的轉變。這其中,通過模型可以提供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的最優路徑,通過大數據將數據轉化為知識,將隱形數據顯性化、將隱形知識顯性化。
歡迎撥打慧都熱線023-68661681或咨詢,我們將幫您轉接大數據專業團隊,并發送相關資料給您!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