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其它|編輯:郝浩|2008-07-03 10:08:03.000|閱讀 615 次
概述:如果說,1998年信息產業部的成立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2008年工業與信息化部的成立則代表著信息化時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即“后信息化時代”。毫無疑問,后信息化時代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作為信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靈魂,軟件業將迎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10年前,當張小兵在鄭州市隴海路的小房間里嘗試編寫“永久漢化”視窗應用程序界面時,沒人預料到他能成為2008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的新銳力量,并影響下一代網民。這個河南小伙子1999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現在是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視頻直播軟件PPLive的創始人之一和技術總監。
而事實上,張小兵只是軟件豫軍十年變遷中幸運的一類人而已。中原軟件業,蹣跚中走過十年,而這段光陰中的諸多變化,讓人頗多思索。
1999:上世紀末那場變局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被業界稱為“鄭州幫”的軟件公司中有兩個代表性企業:洪濤軟件、經緯軟件,分別以“英漢通”和“譯林”英漢辭典軟件在國內軟件界聲名大噪。“鄭州出品”的英漢辭典軟件在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中一度遙遙領先,而經緯公司新研制的殺毒軟件“譯林”也一時風頭無兩。
1999年,光盤興起、互聯網萌芽和軟件銷售渠道的迅猛發展,抽緊了雄心勃勃但資金規模不大、產品形態單一的“鄭州幫”的現金流,他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規模競爭困境。
為了生存發展,兩家企業開始各自尋找投資伙伴,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洪濤軟件實質上被一家北京渠道商并購,改名“北京晶合洪濤”,經緯軟件被河南上市公司豫能控股注資并絕對控股,重組為“豫能信息”。
缺乏與資本合作經驗的洪濤和經緯在變身成“北京晶合洪濤”、“豫能信息”之后,由創業者組成的經營團隊和投資方之間存在諸多意見分歧,新產品推出乏力,終至陷入慘淡經營,幾年后兩家公司均以清盤告終不復存在。
一度在全國紅紅火火的“鄭州幫”,此時主要成員已大多成為北京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本文開篇所提到的張小兵,作為新加入洪濤軟件的技術人員,此時的選擇是求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開始新一輪的深造。
時空輪轉。在洪濤軟件“晉京”、經緯軟件“易幟”的2000年,以美萍軟件為代表的新興民營網絡軟件企業和傳統產業巨額投資的典型樣本雙匯軟件成立,中原軟件進入網絡啟蒙時代。
2004:被網絡撕碎的“盒子”
如果說,讓洪濤軟件和經緯軟件陷入尷尬境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光盤載體的出現沖擊了兩家公司賴以生存的磁盤軟件的話,“先博光盤”軟件公司的式微則成為盜版光盤和互聯網夾擊“盒子軟件”的典型案例。
“先博光盤”是90年代末興起的一家多媒體企業,以大批量生產包含各種多媒體內容的光盤著稱。然而,非法光盤復制的肆虐和互聯網的迅速興起,很快就使這種“盒子軟件”的優勢不復存在,甚至,這種沖擊也影響到了作為“盒子軟件”銷售主渠道的連邦、賽樂事等軟件銷售連鎖組織。
傳統的面向消費者領域的軟件生產和銷售模式,在2004年幾乎徹底退出主流軟件市場。面向消費者的通用軟件成了位于京滬粵等大城市的規模型企業的“專利”,河南本地的消費軟件廠商幾乎不復存在,可供本地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幾乎沒有一家是河南品牌。
此后,網絡時代在河南的徹底到來,更是將“盒子軟件”逼到了死角。2005年以后,代表中原軟件業主流的,是以美萍為代表的網絡管理軟件行業細分模式、以雙匯為代表的“軟件+服務”的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模式和以威克姆為代表的“軟硬結合”網絡產品模式。
2006:軟件服務新模式萌芽
無論是美萍、雙匯還是威克姆,所針對的市場都是企業級市場或集團購買市場。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軟件,河南廠商幾乎在全國軟件界處于缺位狀態,隨著洪濤軟件、經緯軟件等公司的淡出,人們對于中原軟件的印象,只剩下“五筆字型似乎是在河南發展起來的”這一件事情了。盡管,面向個人用戶的軟件豫軍并未消失,甚至在殺毒軟件、視頻工具軟件、網絡服務等領域身居高位,但他們大多身在京滬,不再是本地軟件的主力軍。
事實上,在面向大眾的消費類軟件領域,互聯網帶給了中原軟件人新的機會,身在河南的本土軟件人,已經在探索新的模式,而其中“驅動精靈”和“網絡神采”堪稱小荷已露尖尖角——鮮有人知的是,在全國電腦發燒友中聞名遐邇的“驅動之家”是河南人的杰作,而雅虎口碑網的發起人也是河南人。
驅動精靈采取的模式是,通過大量發行免費軟件,作為網站的配套服務,讓軟件用戶和網站用戶互相轉化,從而使得將來有機會向炙手可熱的“SaaS”(軟件服務)市場轉型;而在河南剛剛誕生不到兩年的網絡神采,瞄準互聯網站建設的盲區,提供基于互聯網的數據采集服務,采用的是傳統的軟件加服務模式,軟件收費的同時,提供后續增值服務收費。
2008:軟件豫軍“回歸”元年?
最近,一組以“河南軟件”為關鍵詞、名為“創業路上”的系列博客,在軟件從業者較為集中的各大網站激起了不小的反響。在新浪、搜狐、CSDN軟件開發社區、techweb IT業界社區等網站上,許多網友紛紛加以評論。
經筆者調查,這些博客文章出自已在中原軟件界消失多年的洪濤軟件創始人杜紅超之手。杜在博文中介紹,其已在悉數轉讓北京網絡公司的股份后返回河南重新創業,再次樹起了鄭州洪濤科技有限公司的旗幟。
說來這僅僅是一個已消失了若干年的中原軟件品牌的復出而已,招來的業界反響卻令人注目。對此表示關注并寄予祝賀的業界人士清單,幾乎囊括了中國軟件乃至網絡領域的老中青幾代——既有四通打字機發明人王緝志、2.13漢字系統創始人吳曉軍等前輩,也有在軟件業界風頭勁爆的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金山公司副董事長、前總裁雷軍,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和奇虎360安全衛士董事長周鴻,甚至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和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也名列其中。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軟件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這次河南軟件企業的“復出”如此熱鬧,并不僅是因為杜紅超本人近十年來積累的業界人脈所致,也和其所力推的“工具軟件與行業應用相結合”、“線上產品與線下服務相結合”以及“立足三線城市區域市場”的商業模式無太大關聯,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業界看重河南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一個擁有近億人口、GDP連年穩步前進達到全國第五位的省份,對于軟件行業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也許身在河南的軟件業者,早已對身邊的市場見慣不驚,但在外界看來,這個龐大的市場具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對于河南軟件來說,洪濤軟件的回歸、復出也已經并非一個特例。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前幾年去了外地的河南籍軟件人士目前也都在籌備著重回河南,開拓他們所熟知的“家鄉市場”。其中也包括本文此前提到的另外一家軟件公司——經緯軟件的創始人彭杰。
后信息化時代:正漸入佳境
如果說,1998年信息產業部的成立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2008年工業與信息化部的成立則代表著信息化時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即“后信息化時代”。毫無疑問,后信息化時代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作為信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靈魂,軟件業將迎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有媒體報道,本月12日,原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司長在中國軟件產業投資論壇上透露,改革后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單獨設立一個“管理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司級機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軟件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相對獨立能夠加速產業的發展,這位官員說,“這個新的部門成立以后,對我們軟件產業的發展應該說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在這些準備重新開拓河南市場的軟件業者看來,對于河南這樣的大省來說,軟件產業當然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一方面在于河南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已經催生了大量的新企業;另一方面,現有企業正在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此外,消費者的網上消費觀念逐漸成熟,本地企業也逐漸接受了網絡營銷乃至電子商務的觀念。這些意味著,面向消費者和企業的基于互聯網的軟件和服務市場,正在漸入佳境。
2008年的中原軟件在種種跡象中似乎表明,它已在孕育著一場新的征程。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轉帖